買菜與賣菜,煙火人間與食色生香,交織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農貿市場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費場所,市井氣息濃厚,生活氛圍濃郁,是最接地氣的城市景觀,也是每個城市最富有本土特色的坐標。
農貿市場承載著老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其品質優劣事關每個人的生活日常。因此農貿市場的建設改造與運營管理十分重要,作為農貿人在實際操作中要重點把握三個關鍵問題,牢記六字情懷。
便捷——要方便百姓
我國的農貿市場一直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保障。無論什么時候,農貿市場都脫離不了民生這個社會性質。
因此,農貿市場要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圍繞老百姓想要的去建設、去改造。按照方便消費者買菜、方便商戶經營、改善購物環境、提升城市功能的原則做好規劃,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和購物體驗。
當然,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僅僅改變市場消費環境還不夠,更要洞察當代的消費習慣,改變傳統市場的單一消費模式,在“硬件”過硬,“軟件”齊全的多元化業態方向上發展,從豐富、便利、智能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融入更多親民業態,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力求真正給居民帶來生活便利。
價實——菜價要公道
農貿市場作為老百姓餐桌食材的大后方,憑借物美價廉的實力,成為老百姓買菜消費的首選。物美價廉,是農貿市場作為民生工程的基礎,如果價格不能被老百姓接受,“民生”就無從談起。
從農貿市場的民生屬性來說,農貿市場價格口碑要實惠。作為農副產品流通領域的“最后一公里”,“保供應、穩物價”,是農貿市場最基本的兩個功能,產品價格親民,“菜籃子”量足價穩,才能符合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及需求,才能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農貿市場的自身發展來說,要有合理的價格預警意識。價格貴,有損市場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得不償失;價格便宜,但品質難保證,有損市場自身形象與尊嚴,形成“品質好,價格又不貴”的口碑效應,才是生存與發展的致勝王道。
安全——要確保安全
中國人常說一句古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無小事,把控好食品安全,不僅是農貿市場的關注焦點,更是社會的關注焦點。
農貿市場作為人們日常采購食材的場所,對于食品的安全把控尤為重要。
首先要保障食品安全。設立專門的食品檢測室,并嚴格執行檢測制度,固定專業檢測人員,每天對市場內的蔬果、肉類等農產品進行抽檢,對于檢測不合格的產品第一時間下架并銷毀;建立肉菜追溯體系,從食品源頭追溯,建立可靠的食品流通體系,有效把控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飯桌之間的所有流通過程,以此來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讓百姓吃到真正的放心食品。
第二要保障環境安全。規范市場經營、處理好市場環境衛生問題,消防安全問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給老百姓一個干凈衛生、安全有保障、運營服務有秩序的農貿購物環境,讓老百姓逛得舒心,買得放心。
后記
一個好的農貿市場,必須得便捷便利、品種全面、質量新鮮、價格實惠、安全衛生,才能真正成為老百姓家中的“菜籃子”和“米袋子”;必須有舒心、放心、安心的購物環境和體驗,滿足現代人的品質生活追求,才能成為城市的文明形象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