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印發《商務部關于加快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商服貿函〔2018〕157號),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著力圍繞打造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即在城市社區推動建設集餐飲、家政、托幼、維修等基本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在城市街區推動建設各具特色的購物、美食、休閑娛樂和生活服務街區,在農村地區推動建設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鄉(鎮)生活綜合服務中心和村級生活綜合服務站,健全城鄉便民生活服務體系,提高生活服務的便利化的水平,助力消費升級。
《意見》提出五項重點工作任務:
加強設施建設
鼓勵各地政府和有實力的企業,采取政府直接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社會資本投資等形式,結合城市改造、新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新建一批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在已建成城鄉社區,加快改造一批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
完善服務功能
引導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以方便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為導向,將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成以基本服務為主,以選擇性服務為補充的多功能的便民服務綜合體。
激發發展活力
鼓勵品牌連鎖企業入駐,鼓勵有條件的專業運營公司開展連鎖經營,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引導農民工和大學生等人員返鄉參與建設和運營,不斷激發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活力。
創新發展模式
鼓勵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及入駐企業,充分借助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和品質發展。
完善配套政策
著力落實好現有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供暖、水電、燃氣價格優惠等政策,同時抓緊研究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強化政策集聚效應。
隨著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城市對已有的農貿市場都要求進行升級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改超等等。在短暫的時間內,農貿市場在城市里仍將發揮其主導作用。從長遠看,農貿市場升級、轉型是不可避免的。過去七、八年,國內一些城市和地區已經在新型農貿市場的構建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而這些有益的經驗很值得大家探討。
1 功能符合性
實現生活配套運營體系,囊括生鮮食材、餐飲、百貨、醫藥、儲蓄、教育、休閑娛樂、便民生活服務(超市、干洗、修理、理發)等多種業態,各功能互為補充。
2 整體統一性
視覺風格統一,各業態互相配合、影響和聯系,整體環境協調。
3 空間尺度
與社區規模相匹配,增強社區消費粘性成為多功能聚集焦點。
4 場景尺度
通過標識、設計元素、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宜人的消費環境。
5 現代化設施
智能設備與運營管理相結合,實現消費便捷化,經營數據可視化。
鄰里中心業態構成
綜合服務
社區服務:整合通訊服務、金融服務、網購服務、生活繳費、游戲娛樂、出行服務等功能,完善社區配套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
母嬰室:為孕婦提供休息室并配備必要母嬰用品,體現市場的人文關懷,加強市場品牌建設。
時尚快剪:為市場的核心消費人群(老年人)提供廉價便捷的理發服務,強化鄰里中心滿足日常消費需求。
便民服務:聚集裁縫、五金、飲用水、家電維修、修配鎖、鐘表店等日常生活服務類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生活需求。
主題咖啡:年輕化業態的融入能改變市場的刻板印象,并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
書店:集休憩與閱讀功能于一體,提供滯留空間,提升市場文化內涵。
活動室:完善經營戶日常生活服務,解決經營戶家人安置問題,提高經營戶滿意度。
愛心公益
扶貧展銷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偏遠地區綠色產品,幫助扶貧地區創收。
老年食堂:為社區老年人日常飲食提供便利,增加消費粘性。
醫療站:為社區突發事件提供應急措施,滿足日常的診療需要。
平價菜專柜:必要時期保障市場保供穩價,為消費者提供平價菜。
創新發展
賣菜直播間:結合線上模式拓寬市場經營的渠道。
無人嚴選超市:豐富市場商品種類,為消費者提供產品。
共享廚房:為居民提供生鮮食品現場加工,餐飲定制、社區培訓的服務,結合線上直播等宣傳平臺,持續為市場引流。
編后感:
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以及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杭州農貿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在環境提升、硬件升級、智慧管理、食安溯源等方面都有了十分顯著的改善。
貫通農貿旗下的倉前貫農農貿市場(定位鄰里中心)從“立足民生、服務百姓、打造窗口、樹立品牌”的運營理念出發,全面向“浙江省放心農貿市場”標準看齊,力爭將市場打造成為杭州智慧化農貿形象新窗口,助推城市民生發展新格局。